【家校共育】孤独症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差?!分享8个实操训练方法!
对常用动词拿、指、扔、走、跑、搬、抬、拧、拍、跳、蹲、站、搭的理解。
在生活中常用的动词短语有:
拿杯子,拿书包,拿衣服,拿碗;
指空调,指鼻子;
扔垃圾,扔球;
跑一圈,走一走,跳一跳,请蹲下,站起来;
搬椅子,抬桌子,拍衣服;
拧瓶盖,捏鼻子,拉耳朵,
梳头发,洗洗手,刷刷牙,擦擦脸,冲冲水;
提裤子,脱衣服,请躺下,盖被子等。
目的:
(1)对动词的理解;
(2)接受性地运用、执行外在信息的主动性。
要求:在生活化情景中,在少量的手势提示下完成。
备注:孩子能够执行指令是建立在其对指令理解的基础上的,而孩子对指令的理解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来的,因此,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锻炼孩子的理解能力,将会对孩子理解能力、执行指令的主动性及参与互动意识的提高都有较大帮助。看不见课堂的训练才是最好的训练。
二.对“××在哪里”的问题做出正确反应
例如:
利用家庭环境引导孩子寻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电视在哪里?让孩子通过空间内搜索找到相应的物品,并可表达出“电视在这里”。结合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情景,可让孩子随机去寻找所需的不同物品,如:
起床时可寻找的物品有:
毛衣、裤子、鞋子、帽子、羽绒服
洗刷时可寻找的物品有:
水龙头、牙刷、牙膏、毛巾、香皂、面霜
吃饭时可寻找的物品有:
碗、勺子、筷子、杯子、餐巾纸、垃圾桶
看电视时可寻找的物品有:
电视机、遥控器、沙发、椅子、薯片等
出门前可寻找的物品有:
钥匙、包包、手机、鞋子
目的:
(1)视觉观察能力
(2)视、动、口能力统合
要求:情境中完成
备注: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孩子去实践和经历,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放手,让孩子尽可能的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可以以求助的口气让孩子帮助大人找物品,比如出门换鞋时可以说“宝宝,帮妈妈找找鞋子吧,妈妈找不到鞋子了”,在锻炼孩子视觉寻视能力的同时也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对含有“什么”的问句做出正确反应
例如:
这是什么?——这是×× 那是什么?——那是××
你有什么? ——我有×× 你拿的是什么?——我拿的××
你在干什么? ——我在×× 这个能干什么?——能喝水/××
等等
目的:
(1)对一般疑问句的理解
(2)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
要求:运用他人示范的提示逐步过渡至主动回答。
备注:对于这样的问题,更要在生活场景中结合当前所做的事随机进行,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回答时,可先把重点放在让孩子理解场景上,不可一直纠结于一个问题不放。
四.理解描述状态的词
例如:
快一点
慢慢的
轻一点
用力
等等
目的:
(1)理解相应的词汇
(2)积累词汇量
要求:能够在少量提示下根据描述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在提示下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词汇。
备注:对于这些较抽象的词的理解,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应多以示范、诱导为主。
五.理解三种常用的疑问句
(选择疑问句、正反疑问句、是非疑问句)
例如:
可结合生活情景运用实物对孩子进行以下提问:
如可指着苹果问
(1)选择疑问句
“这是苹果还是衣服?”——苹果
↓
“这是衣服还是苹果?”——苹果
(2)正反疑问句
“这是不是苹果?”——是苹果
↓
(指着衣服问)
“这是不是苹果?”——不是,是衣服
(3)是非疑问句
“这是苹果吗?”——是苹果
↓
(指着书包问)
“这是苹果吗?”——不是,这是衣服
目的:
(1)思维转换能力
(2)思考能力
(3)理解能力
要求:结合情景诱导下回答
备注:此项内容训练除了锻炼孩子的思维转换、理解能力外,还和孩子的视觉转换,视、动、口的统合有很大关系,因此,如果孩子在回答问题有困难时(尤其是选择疑问句),可以先做快速指认或表达卡片的训练,以提高孩子的视觉转换和视、动、口的统合能力。
六.根据实际情景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在此过程中回答相关问题
例如:
下雨了怎么办?——打雨伞
地上脏了怎么办?——扫地
水洒了怎么办?——拿纸擦
口渴了怎么办?——拿杯子喝水
流鼻涕了怎么办?——擦鼻涕
饿了怎么办?——吃饭
等等
目的:
(1)语言理解能力
(2)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能够在生活中出现常见问题时,在少量的提示下做出适当反应并简短语言表达。
备注:这项内容侧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意识。
七.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例如:
因为渴了,所以喝水。
因为饿了,所以吃饭。
因为冷了,所以穿衣服。
因为小朋友摔倒了,所以小朋友哭了。
因为下雨了,所以打雨伞。
等等
目的:
(1)思维理解能力
(2)社会性规则的理解
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进行
备注:在孩子对以上问题简单地了解之后,大人可运用逆向思维向孩子提问,如“为什么要喝水?”——因为渴了
“为什么要打雨伞?”——因为下雨了/下雪了等等
(切记:是让孩子在周围环境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提问的,而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不要为了训练而训练,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八.理解人物常用表情与手势
六.根据实际情景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生气的表情、哭的表情、高兴的表情、辣的表情
摇头表示拒绝、点头表示接受
嘘表示安静、招手表示打招呼等等
目的:对非口语信息的理解
要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学习使孩子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表情、手势,并进行简单运用。
备注:孩子对非口语信息理解的程度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孩子对他人意图解读的程度,因此,加强孩子对非口语信息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是帮助孩子与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回答相关问五.理解
(选择疑问句、正反疑问句、是非疑
例如:
这是什么?——这是×× 那是什么?——那是××
你有什么? ——我有×× 你拿的是什么?——我拿的××
你在干什么? ——我在×× 这个能干什么?——能喝水/××
等等
目的:
(1)对一般疑问句的理解
(2)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
要求:运用他人示范的提示逐步过渡至主动回答。
备注:对于这样的问题,更要在生活场景中结合当前所做的事随机进行,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回答时,可先把重点放在让孩子理解场景上,不可一直纠结于一个问题不放。